佛教寺院建筑知识
有寺院就有信仰,佛教藉著寺院安僧办道,弘法利生;欲得佛法常住,必须建筑佛寺。
佛寺建筑大略可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。基本的建筑包括佛殿、法堂、禅堂、僧寮、库房、大寮、山门等七大堂口,因此有「七堂伽蓝」之称。
随著时代进步,为配合弘化的实际需要,现代寺院则增设有教室、会议室、谈话室、贵宾室、书报室、图书馆、美术馆、展览馆、托儿所、安养院、医疗所、停车场等。现代佛寺以设备来代佛宣化,以设备来加强教化的功能。可见无论古今,佛教对修道、研究、退休养老均较重视;也就是说,从佛教建筑中可得知佛教重视生活与世间的关系。
北京远古时空公司致力于把艺术与实用**的结合,原创设计--原创于绘、禅意设计为本公司特色,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积累经验,传统寺庙设计,现在我们具备整体环境艺术规划设计、艺术配饰设计、装饰设计的能力与实力。
寺院的别称分类
寺院有别称有:伽蓝、兰若、精舍、丛林、宝刹等,各有自己的意思。
印度的寺院,原有两种:一种叫作僧伽蓝摩。僧伽,义为众;蓝摩,义为园,意谓大众共住的园林。僧伽蓝摩,略称为伽蓝,一般都是国王或大富长者施舍,以供各处僧侣居住的。
一种叫作阿兰若,义为空闲处,就是在村外空隙的地方,或*自一人,或二、三人共造小房以为居住,清静修道之所。或不造房屋,只止息在大树之下,也可以叫作阿兰若处。阿兰若,传统寺庙设计哪家好,简称为兰若。
佛陀时代的比丘除了三衣钵具之外不许有别的财产。因此僧伽蓝是从任何地方来的比丘都可居住的场所,所以称为十方僧物。
比丘自建的阿兰若,假如本人远游之后,传统寺庙设计找哪家,就等于弃舍,传统寺庙设计,任何比丘都可以迁入居住。
精舍:意为修行精进者的居舍,并非精致的小房子的意思。
丛林:僧伽蓝摩本意就是丛林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说:多比丘一处和合,是名僧伽。譬如大树丛聚,是名为林。僧聚处得名丛林。
宝刹:刹意为土田、国土,佛教用宝刹代指寺院是庄严的地方。
北京远古时空公司致力于把艺术与实用**的结合,原创设计--原创于绘、禅意设计为本公司特色,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积累经验,现在我们具备整体环境艺术规划设计、艺术配饰设计、装饰设计的能力与实力。